米兰体育官网登录入口-青海队永不言败,全力以赴备战接下来更大挑战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2016年8月7日至8月10日,西北地区跨区域地震演练在海北州西海镇举行。演练假定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发生里氏7级地震,来自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新疆、西藏消防部队的400余名救援官兵模拟灾情设定、应急响应、徒步开进、实施作业等演练环节,完成了生命迹象搜索、狭小空间救援、废墟横向破拆救援、悬崖救援、高空竖井救人等7大项12小项的演练科目。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图为演练现场
2016年8月7日至8月10日,西北地区跨区域地震演练在海北州西海镇举行。演练假定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发生里氏7级地震,来自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新疆、西藏消防部队的400余名救援官兵模拟灾情设定、应急响应、徒步开进、实施作业等演练环节,完成了生命迹象搜索、狭小空间救援、废墟横向破拆救援、悬崖救援、高空竖井救人等7大项12小项的演练科目。
“此次演练是公安消防部队首次举行的高原地区跨区域救援实战,从救援环境条件、难度和复杂性上都超过以往演练,凸显出整建制拉动、多科目演练、高海拔体验、全方位保障四大特点,达到了高原高海拔地区消防部队跨区域救援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目标。”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罗永强在演练现场强调。
在此次演练工作中,青海消防总队积极筹备,率先行动,多方面、全方位保障西北地区跨区域地震拉动实战演练工作顺利完成。
党委重视,未雨绸缪
青海消防总队党委高度重视此次西北地区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的筹备工作,总队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从演练任务分工、场地设置、作战指挥、通信保障、警戒引导、政治工作、综合保障和宣传报道等工作进行统筹分析,研究制定“卫勤保障方案”、“装备器材保障方案”等各类保障方案11个,保证了此次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的顺利举行。
演练前期,政委张春阳、总队长牛军率领总队党委常委先后4次深入演练区域,在一线掌握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检验成效,对集结场地、官兵宿营、车辆停放、医疗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实地查看,详细了解重型地震救援队的车辆、器材、个人携行装备的配备情况,对官兵72小时个人装备和演练科目进行了详细检查和现场指导。要求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体现出落实工作快、发现问题准、工作要求严、执行标准细、解决问题实的工作作风,发挥各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好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及时了解保障需要,解决官兵需求,确保此次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青海消防总队党委在演练前期积极与省公安厅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沟通联络,得到了省公安厅、当地政府和各族群众大力支持。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在演练期间携水果、牛羊肉、饮料等慰问品专门前来慰问参演部队,在金银滩草原上奏响了“高原练精兵、鱼水显真情”的拥军“交响曲”。由于演练地点设置在海拔3100米的高原,高寒缺氧,昼夜温差达20℃以上。为保证部局导调组和增援部队人员到达后能快速展开“救援”工作,明确由党委成员分片包干,分别向对接单位人员发送气象预告、地理条件、交通道路、人文环境等各类信息,从医疗保障、车辆安排、媒体联络等多方面对接,确保导调组精准导调,增援力迅速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也是一线,后勤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备条件。演练过程中,青海消防总队从机制上逐步完善,在人员、物资、装备上合理编配,牢固树立“服务到位、保障有力”的理念,建立靠前保障、主动保障、集中保障、精确保障、持续保障的战勤保障体系,圆满完成了为期4天的各项保障任务,保障人次约1200余人,保障物资13000余件套。
按照重型救援队的配备标准,购配了个人防护、携行背囊、救生、破拆、照明等各类装备800余件套的装备器材;调拨个人防护、破拆、侦检、警戒、救生类等器材81种281件套,对救援所需5大类41种500余件套器材进行了补充。统一调拨充气帐篷30顶,单人帐篷80顶,气垫床200个,行军床280张、棉被褥300床,搭建各类帐篷82顶,采购、调拨官兵补给生活物资1340件;调拨高原连用野战厨房2套、排用野战厨房1套,饮食保障车3台,抽调20名炊事员负责“救援”现场正常的饮食保障。
此次演练中,现场医疗组诊治官兵120余人次,转诊2人、吸氧54人次,配发高原防护药品1800件,开展健康教育及巡诊9次,并协调当地120 急救中心、县人民医院,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对现场“被困人员”和可能出现的伤员进行治疗,为此次演练开设医疗绿色通道,全力以赴展开战时保障工作,并对各“宿营地”巡检消毒18次,防止非战斗减员。
政工遂行,宣传推进
演练启动后,青海消防总队党委模拟救援实战,第一时间批复成立了抗震救援队临时党支部,成立政治工作组,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八带头”模范作用,围绕跨区域地震拉动演练特点、规模和任务,启动战时政治工作机制,总队政委张春阳为参演官兵开展战前动员。现场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25名党员官兵佩戴党员标识,在战斗一线亮明党员身份,在战斗中检验“两学一做”成效。
多种形式鼓舞士气、激励部队,以政治鼓动、政治宣传、心理干预、纪律保卫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组遂行跟进,紧急奔赴救援一线开展战地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青海消防总队前线指挥部紧急部署遂行政治干部营造战地氛围,播放战斗激励歌曲、张贴以“把战斗力标准牢固立起来”为主题的战斗标语、横幅,战前誓师、火线入党、争先创优……政治工作在地震演练的“灾害”现场不断催生战斗力的生成。
青海消防与省垣各级媒体建立快速联动机制,中央电视台驻青海记者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青海记者站、新华网青海频道、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等11家国家级、省级媒体,遂行出动,驻守现场,全程跟踪报道此次演练的全过程。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发新闻2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播出新闻1条、法制日报刊发新闻1条以及省级各类主流媒体播发新闻17条、专版2个,新华网、中新社、人民网等主流网站刊播各类稿件200余条,青海消防总队官方微博、微信推送消息110余条次,转发阅读量达到500多万次。
通信保障,科技强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装备是开展地震救援工作的“尖刀”和“拳头”!此次西北地区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共调用固定翼和多旋翼两种消防警用无人机18台,可以携带通信、摄像、语音等设备完成空中侦察,空中监视,空中转信,空中喊话,紧急救援等特殊任务,无人机配置多媒体采集系统,负责完成视、音频数据的采集,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的接收机。
无人机还能够对现场进行高质量的视频采集及音频实时采集,及时传送到指挥中心,以供指挥者进行判断和决策。此次无人机的使用,大大增强了现场处置工作组的调查能力和信息获取的可靠性。演练过程中,青海消防总队派出180架次无人机对震中进行高空航拍,累计拍摄视频90个小时,侦查受灾情况,形成灾区3D立体地图,合理选择徒步行军路线,对参战部队跨区域救援的任务领受、物资准备、队伍集结、编队行进、途中联络等作战环节进行全程跟踪。
演练中,3台卫星车、1部卫星便携站对5部卫星电话、18部3G/4G单兵图传设备以及150余部短波电台进行无线集中指挥,并运用卫星、3G/4G网络集群、短波、超短波、微波建立了空中链接,搭建起了一个可视化调度指挥平台,通信保障体系趋于“立体化、可视化、实时化”,可视化指挥体系在此次演练中展现了超常的功能。
“高原地区的救援,保障重于作战,保障好了战斗力才能延续下来,才能完成任务,否则会造成作战能力衰减。”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罗永强在总结会上对青海消防总队为此次演练所做的保障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通过此次演练,青海消防总队将不断完善重大地震灾害救援的各项保障预案,实现信息通信集成化、可视化,装备保障标准化、模块化,生活保障社会化、联动化,卫勤保障地域化、特色化,政治工作一线化、前沿化,宣传报道快速化、高效化,形成整建制的战勤保障体系。为做好长时间、远距离、大跨度的重大灾害救援战勤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战斗力的全面提升。(闫龙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